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文章 > > 成绩不作招生依据,让竞赛回归兴趣本位

成绩不作招生依据,让竞赛回归兴趣本位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0-12-17 18:54:24   热度:
□张西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须先审批,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

□张西流

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须先审批,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日前开始在北京市教委官网征求意见。《办法》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将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在市教委门户网站公布并印发给各区教育行政部门。

近期因多个获奖作品受质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引发热议。鉴于此,教育部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要全面自查,坚决防止由家长或其他人代劳等参赛造假行为,并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这次北京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中小学生竞赛清单管理制度,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显然更具可操作性。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暴露出来的问题,仅揭开了冰山一角,有关部门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管理,还存在不少短板。过去,一些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恣意夸大学科竞赛在升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科竞赛热”失去了理性。2018年以来,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整治校外培训班行动,引发了一场学科竞赛“停赛”潮。

不可否认,学科竞赛本来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科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好经”,但在功利诱惑之下,却明显被主办单位、学校及家长念歪了。长期以来,以“奥数”为首的竞赛活动,慢慢变了味,沦为功利角逐场。

学科竞赛的成绩不作为招生依据,让学科竞赛回归了兴趣本位。下一步,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更多体现公平正义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学科竞赛,朝着有利于教育事业、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竞赛管理政策的宣传,让中小学师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掌握全国和本省份竞赛名单,引导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主动抵制名单外的违规竞赛活动。

相关地方和部门应出台有效措施,大力净化竞赛环境,让竞赛回归本位;转变竞赛的奖励机制,弱化功利诱惑,摒弃孤注一掷的病态心理,将竞赛的舞台还给那些真正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这才是义务教育和学科竞赛的初心所在。

分享家规则

1、第一分享家好处是什么?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

2、如何成功激活分享家?
任何微信搜索用户都可以成为分享家,您只要把任何一篇文章成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必须是微信朋友圈,分享到其他平台是激活不了的哦),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激活您成为分享家。
3、如何成为第一分享家?
第一分享家是分享家族中最高荣誉,在分享家族中分享同一篇文章贡献值最高的用户就是该文章的第一分享家。
4、怎样统计我的贡献值?
贡献值是来自您分享文章到微信朋友圈好友的访问量,访问IP次数越多,贡献值就越高。同样您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您分享的文章,其贡献值也是属于您的。朋友帮您转发的越多,您的贡献值就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