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文章 > > 融入在足尖让人“难说再见” 海派芭蕾沉浸于90后音乐厅

融入在足尖让人“难说再见” 海派芭蕾沉浸于90后音乐厅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0-12-27 17:22:09   热度:
  沉浸式芭蕾《难说再见》在上海音乐厅演出 记者 王凯摄  一面海派芭蕾的旗帜、一座90岁的文化地标,它们

  沉浸式芭蕾《难说再见》在上海音乐厅演出 记者 王凯摄

  一面海派芭蕾的旗帜、一座90岁的文化地标,它们共同孕育的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会带来怎样的艺术碰撞?

  “艺树计划”倾力呈现,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旗下上海芭蕾舞团、上海音乐厅联合制作的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在修缮一新的上海音乐厅首演,带来新媒体艺术和舞蹈的多维艺术碰撞,让看过人都说:“想一看再看,难说再见!”

  舞者和观众“零距离”

  金色的雕花穹顶下,16根罗马柱环绕的汉白玉旋转楼梯上,身材颀长的芭蕾明星吴虎生在手风琴略带忧伤的音色中缓缓起舞……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脱胎于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虎生首次以编导身份创排的同名作品。这部诞生于2017年的作品围绕“成长”主题,在剧本、舞蹈编排上都融入了吴虎生本人对生活的体会与观察,借助原创芭蕾灵活的肢体表现形式与古典音乐的多重律动,在缅怀过往、坦然面对取舍的同时展望未来。

  时隔三年,此次的沉浸版仍由吴虎生担纲编导、领衔主演,上芭主要演员戚冰雪、袁岸璞、孟繁宇,以及独舞演员涂瀚彬等新生力量主演,在音乐厅不同场景的变换中接力“登台”,一次突破性的创新尝试,关系着芭蕾表演方式一次因地制宜的重塑,亦与芭蕾训练中秉承的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相通。

  这是吴虎生首次将自身融入建筑风格中进行表演。虽然舞蹈引来了连连赞叹,可“挑剔”的他还是觉得不甚满意。一曲舞毕,他第一时间和小伙伴商量细节上的调整。吴虎生直言:“沉浸版表演对芭蕾舞者的要求非常高,这次的五位演员从团里最主力的演员中精挑细选后上阵。观演距离的改变,意味着表演细节的放大,演员的一个情绪,一个表情,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嘴角上扬,观众们都可以轻易地观察捕捉,所以说对于舞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走下舞台,“沉浸”于空间与人群之中,舞者以最真实的肢体表现,与时空和观者互动。而观众们作为聆听者、参与者,在场景气氛的渲染与切换间,感受舞蹈音乐语言、多媒体艺术与历史空间交织的独特场域,近距离走近舞者、走进原创芭蕾。

  探索多元文化交融

  历经一年半修缮,90岁的地标建筑上海音乐厅新装“重启”。此次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的推出,让音乐厅的北厅、南厅、舞台和走廊等不同空间衍生出更多可能,原创芭蕾、音乐演奏、新媒体艺术交互融合,将音乐厅的建筑之美,和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相融合。在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看来,沉浸版 无疑是音乐厅又一次深度拓展表演新空间的尝试,亦是一部为音乐厅注入跨界基因的制作。

  据悉,为保护芭蕾演员,依据音乐厅各个空间的尺寸,“艺树计划”特地定制了适合舞者表演的地胶,地胶分为黑、灰等不同的颜色,以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根据原剧舞蹈编排与音乐厅的空间特点,每个表演区域均有音乐家的现场演奏,包括手风琴、古典吉他、大提琴与钢琴。

  上芭、音乐厅为了使演奏曲目与舞蹈的表达充分契合,在保留了部分原剧音乐的基础上,新加入了由手风琴演绎的巴赫《F小调羽管键琴协奏曲》以及大提琴演绎的《D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第六组曲》等,舞者与音乐在光影浮动中对话,使观众们沉浸在“难说再见”的艺术时空中。

  据悉,继沉浸版原创芭蕾《难说再见》后,今年“艺树计划”之“芭蕾有你”工作坊即将结业,医护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城市规划师、都市白领、学生等各行各业学员即将“成团出道”,作为“彩蛋”环节亮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演出舞台。本报记者 朱渊

分享家规则

1、第一分享家好处是什么?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

2、如何成功激活分享家?
任何微信搜索用户都可以成为分享家,您只要把任何一篇文章成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必须是微信朋友圈,分享到其他平台是激活不了的哦),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激活您成为分享家。
3、如何成为第一分享家?
第一分享家是分享家族中最高荣誉,在分享家族中分享同一篇文章贡献值最高的用户就是该文章的第一分享家。
4、怎样统计我的贡献值?
贡献值是来自您分享文章到微信朋友圈好友的访问量,访问IP次数越多,贡献值就越高。同样您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您分享的文章,其贡献值也是属于您的。朋友帮您转发的越多,您的贡献值就会更高。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