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文章 > > 想不看 还得和平台斗智斗勇?

想不看 还得和平台斗智斗勇?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0-12-16 19:40:38   热度: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一个手机APP,跳出来的是开屏广告,从上看到下,找不到关闭按钮;或者明明点了不跳转某电商平台,下一秒就发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打开一个手机APP,跳出来的是开屏广告,从上看到下,找不到关闭按钮;或者明明点了不跳转某电商平台,下一秒就发现屏幕显示的正是电商平台页面。真是让人不胜其烦。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12月16日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对600款APP广告行为分析发现,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如微信、汽车之家、快看视频、36氪等。

APP的背后企业有赚钱诉求,把广告当成盈利模式,这大家也能理解。可是商业行为总得有底线,不能搞强买强卖。哪怕就是从广告主的利益考虑,把广告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才能实现价值。一刀切地搞强制推送,逼迫所有用户看,连个关闭按钮都不留,这样的吃相实在太难看。

就拿微信来说,平台已经拥有极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赚钱的路子比比皆是,在广告模式上,本该有所克制。可现实是,微信的所谓个性广告,一样有强买强卖之嫌。

澎湃新闻的记者体验了一下关闭微信个性广告的程序,发现累计要通过八个步骤,一路操作到犄角旮旯,才能关闭,而且还没法彻底关闭。平台说法是,“关闭后,您仍然会看到广告,但相关性会降低。”就这样,也只能关闭半年,半年后想少看广告,可能还得再折腾一轮。

想不看广告,还得和平台斗智斗勇,真是匪夷所思。而这些APP广告的问题,还不仅是招用户厌烦,上海消保委法律部团队通过对600款APP广告内容检索和分析,发现不少广告内容都存在问题。比如微信在朋友圈推送的广告,有些甚至涉嫌虚假宣传、隐匿广告(销售)主体等。

身为行业巨头的微信尚且如此,其他中小APP的广告品质恐怕就更堪忧。一则虚假或者自带陷阱的广告,可能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这两天舆论都在声讨一条京东数科借贷广告,主要内容是忽悠农民工在平台上借网贷。那么,在众多APP中有没有类似广告?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APP正常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尊重用户的选择权,把好广告内容关,则是最起码的要求。眼下,多数APP是免费使用,所以用户和平台的博弈能力确实不强,这可能也是大量APP肆无忌惮的底气所在。然而,用户体验和口碑,长远来看也是有力量的。那些没有长远眼光只图短期利益的APP,只要用户有了更多选择,终究会被抛弃。

APP内的广告比起传统广告更具隐蔽性,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因此,相关部门也应与时俱进,多多关注此类新型广告。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评价报告证明,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期待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强,那些烦人的广告会从我们的视线中逐步消失,让我们的APP变得更“干净”。(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家规则

1、第一分享家好处是什么?

1)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

2)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

3)将会获得网站金币

4)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

5)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

2、如何成功激活分享家?
任何微信搜索用户都可以成为分享家,您只要把任何一篇文章成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必须是微信朋友圈,分享到其他平台是激活不了的哦),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激活您成为分享家。
3、如何成为第一分享家?
第一分享家是分享家族中最高荣誉,在分享家族中分享同一篇文章贡献值最高的用户就是该文章的第一分享家。
4、怎样统计我的贡献值?
贡献值是来自您分享文章到微信朋友圈好友的访问量,访问IP次数越多,贡献值就越高。同样您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您分享的文章,其贡献值也是属于您的。朋友帮您转发的越多,您的贡献值就会更高。